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Academic Curriculum ,College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網站介紹

一、教育學院的歷史
在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育課程於1901年開始了,從1907年新居民湧入了俄克拉何馬州始對於教師需求大增,在1929年成立教育學院,並以 Ellsworth Collings為大學的服務的貢獻命名教育學院,提供四年的大學學位在基本的教學、學校視導和學校管理被提供了課程。在1931年,學院授予了第一個教育博士學位。學院在歷史發展上最有名的事件是: 在1950年,最高法院判例,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退休教育家,欲追求在白人學生的學院獲得碩士學位。雖然 McLaurin被承認了學院,但是必須據俄克拉何馬的要求分別地出席與白學生, 「相等但是隔離」的法律,後來他順利地上訴,結束學校種族分離。今天學院延續McLauri的精神明白地陳述在學院的使命:「促進促進民主生活,並且對於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相關活動是其根本教育的基礎」。
二、教育學院宗旨與成立目的
學院的成立目的在於吸引的對於教育熱忱的學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老師、學校顧問與管理員。為此教育學院不斷充實其設備與課程教學,於今年由俄克拉何馬學生協會得到尊敬與認可卓著的教室教學和管理的獎。此外亦有其他的成就,像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告排列中被認定為的「美國最好的教育畢業生學院的排列第40名」。學院未來提供專業教育家為教室做準備並且在不同的領域的事業的例如管理、建議、識字和學校維護的學位課程。
三、學院部門
可以分成以下三種:(一)教育領導和學術課程:教育領導和學術課程的部門的使命是老師和其他專家為在與教育相關的設置的領導角色做準備; 參與重要詢問通過專業地被認可的研究和獎學金; 並且提供領導給各行業。(二)教育領導和政策研究有在教育領導和政策研究的部門的之內三個畢業生節目區域: 成人和高等教育(EDAH); 教育管理、課程和監督(EACS); 並且教育研究(EDS)。每個課程有它分開的學習過程。 關於每個課程資訊可以得到通過點擊在左邊的鏈接或通過與助教聯繫。(三)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部門提供學位課程在大師的和在建議的博士水準,教育心理學和技術特殊教育。特殊教育課程也提供理學士學位和老師證明。 部門承諾給開發和傳播新知識通過博學活動,提供質量指示和專業培訓和追求研究和在學科的會合的訓練機會在部門之內的。
四、培養師資課程
(一)作為教育家的老師
專業老師必須瞭解和有效地應用適當當前教學和事前知識於他們教學的重點,包括人際關係與學習評估。他們不僅是教育專家,而且塑造社會行為和學習進程,刺激學生學習與處理學校責任和教室環境。
(二)作為雙向溝通的老師
對老師的角色的作為教育家重要是溝通能力。專業老師被視為當為學校和社區溝通橋樑。專家的老師學會很好溝通能力與反應語言的複雜;並聆聽所有報告人; 學生、同輩、專家及社區有效地寫和談話; 並且掌握通信各種工具從講話的語言的到文字處理。
(三)作為作決策者的老師
專業老師必須做出重要的教學與決定,當政策制定運行與它那些教育的評斷的結果的責任,教師被要求從內容、理論和實踐廣泛的知識獲得的成長; 並對學校和社區目標的理解;且能力創造、解釋和合理地申請各式各樣的評估的報告。
(四)作為學者的老師
專業老師通過這樣活動連續地追求教育學深度和廣度、並與同輩專業互作用,專業研究的活躍參與,保證他們的教學是動態、有想像力,能促進與學生的互動。
(五)作為研究員的老師
專業老師擁有不拘形式的研究的能力和被刺激連續地診斷教和學會表現,它們會尋求通合作過適當的臨床研究技術瞭解和教室管理問題,並且自然,分享這樣的成果。
(六)作為領導的老師
專業老師透過領導行為激發對於工作的熱情,再利用分享獎金與其他動作,強化其行為,達到增權賦能的效果。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之讀後心得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中,知識的膨脹速度倍增,產生的知識力量也是無遠弗屆,特別文中提到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面臨外在知識的變遷與校內師生的異質化,要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是校長都會遇到的難題。因此知識管理的運用將成為校長領導策略模式之一,進一步說明即知識管理就是將學校有形與無形知識運用科技,配合組織文化、結構等特性,讓組織內成員進行獲取、分享與運用知識,達到學校的永續經營與不斷創新。
在文中老師提出知識管理的評鑑指標依序為(一)初始效應;(二)混亂起源;(三)團體凝聚;(四)突發狀況;(五)營造特色;(六)學期結束等六方面的評鑑指標,這六個步驟包含校長面臨學校的可能發生狀況外,也提供校長進行知識管理的參考準則,此外知識管理除了在策略方面探討外,知識管理亦需要空間方面的營造與配合,謝佩璇(2002)從「硬體-軟體」、「虛擬-實體」及「政策-執行」三方面來討論,在硬體方面善用學校資訊科技設備的強化,加速知識流通,軟體方面善用學校網頁,進行人性化介面;在虛擬與實體上,可透過相關的資料庫建置或是資訊平台,進行相關的知識分享與傳播;最後在政策與執行上與知識管理評鑑指標(五)與(六)類似,最後透過學校知識空間的革新,可將學校組織內外部知識與智慧資本做有效管理,達到提升學校效能之目的。

參考資料:謝佩璇(2002)從知識管理論學校空間革新-以台北縣市國民中學為主。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環境(頁247-264),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從教學效能評鑑取向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之讀後心得

本文主要從教學效能的觀點出發來探討九年一貫新課程關係,其實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無論從教育哲學或是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對於教師的教學方法與任務皆提出許多的看法,但是教師唯一不變的任務即是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因此教學過程一直是教育專家們重視的議題,特別是如何提升教學效能,由於教學過程充滿許多複雜因素包含學生本身背景、課程的選定、教師的期待及教學技巧的運用,因此文中提出教學效能方面可分成五個方面分別為(一)有效教學必須有明確(二)有效教學必須是多樣性(三)有效教學必須是任務取向(四)有效教學必須是全心投入(五)有效教學必須是提高學習成功的比例,以及後續延伸的六項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一)教學自我效能信念(二)系統呈現教材內容(三).多元有效教學技術(四)有效運用教學時間(五)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六)營造良好班級氣氛作為評鑑教學的基礎面向,其目的在於讓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明確性與專業性。
隨著九年一貫的課程推動,其核心目標於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有所調整,特別是在多元化有效的教學技巧是筆者認為重要部分,由於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外在的資訊管道也多樣化,知識形態也不再拘泥於書本中,對於知識的學習方式應採多元並進模式,一位高效能教師能善用多種教學技巧,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達到九年一貫的核心目的,但筆者於師範院校師資培育過程中,發現較缺乏教學技巧多元性的統整訓練,這部份需要實務的教學經驗累積,否則不易達成,另一方面礙於目前的考試主義仍是主流,家長與社會仍認為教師只要教導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即可,此因素也會影響教師從事多元教學能力的意願。
最後校長對於教學效能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伴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學校的任務在教學,若能採取良好的輔導策略,像是組織教學輔導團、各領域教學研究會、新進教師的教學輔導等,皆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而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效。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課程領導網站介紹

一、課程領導期刊介紹:
課程領導網站是由澳大利亞人和紐西蘭的教育相關委員會組成,包括從所有澳大利亞教育部長的代表。課程領導在提供問題全面覆蓋關於學校教育領導的,雖然同樣瞄準為寬廣的國際眼光。閱讀群包括在教育當局的官員、教育家、專業協會職員、顧問、新聞工作者和研究員。提供嚮往對專業優秀的老師吸引知識的機會。
期刊的趨向與主要和中等教育相關。其議題包括課程政策、領導和管理、技術、教育學、教學工作與評鑑,也有職業教育與幼兒教育議題。期刊通常在星期五前出版。有每年40個議題,讀者能在每次出版前收到電子相關訊息。
二、期刊的內容
(1)文章部分包含許多相關的教育領導。
(2)摘要部分包含從各種各樣的教育期刊和出版會議行動和會議紙挑選的總結文章。摘要可 提 供連結幫助讀者連結全文。
(3)介紹相關的會議上或是線上的期刊。
定期介紹相關的書或教育報告。
提供最新的學校與社區新聞公告。
三、期刊網站也提供
(1)未來重要出刊的行事曆。
(2)提供各種的網站資源、數料庫和其它學校領導網站。
過往雜誌的檢索,從2003年和2004出版的過期雜誌的可以通過網站的搜索引擎尋找。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讀後心得

隨著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與實施,課程領導的概念不斷被討論,其實透過課程領導可以設定學校課程目標與計畫、協助管理與發展學校教育方案、並增進視察和輔導能力,觀察學生學習結果最後塑造課程發展文化等功能,在文中老師主要以學校本位課程領導的模式,以三所國小進行動研究建構出實際運作模式,第一步進行學校課程發展設計的SWOTS 分析,先了解學校課程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因素,此方式容易讓領導者與教師迅速了解學校課程的問題與未來發展,接著運用Gardner的八大智慧做為圍繞著核心理念的關鍵能力,並配合九年一貫的七大領域,進行課程的確認,此步驟也是整個學校本位課程的核心,如同老師反思中提到成功的學校,類似運用「洛斯勒吸子模式」的奇異吸子,剛開始先打好基礎,等到基礎達到某一點之後,就會在平面上不斷擴充,由於擴張到能量的某一點之後,因為盤旋力量穩固了,所以自然會找到向上提升的力量。

因此領導者應建構學校的願景圖像,在評估任何執行計畫時考量現有的師資、行政人員、設備、學生、家長等面向的支援,並且讓目標內化在所有人員中,不斷持續的凝聚與執行,當然可能遇到瓶頸與困境,可運用外界的協助如:教育機關、機構、社區等團體,協助學校達到更上一層的發展。

最後當整個學校系統習慣此模式的運作後,即可下一步的創新課程與創新教學活動的運作,由於創新的過程並不是立即就有好點子,需透過前幾個步驟的基礎,漸漸激發校內人員的新想法與新動力,因此整個模式將能達成學校本位課程的最終目標,也能讓各學校的特色突顯出來,讓教育現場呈現多樣的彩繪空間。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老師應該擔任研究員嗎?
傳統上,教育研究員是宣佈各種各樣的教育實踐的那個有效或無效。有效通常是從大規模研究得出的結果。 然而,就沒辦法做大規模的研究與調查工作。他們面對多變化的學生。因此將學術研究結果直接運用在各自教室可能會有問題。
不過藉由教師對於班級學生的研究可能可以改善此狀況,Susan(1996)如同對人類學家或人種學者完成的工作,他們能嚴密地觀察文化場面…和創造人民、地方、事件和對象的研究紀錄在它裡面,並且做個人互作用和反應。如同班級是個實驗室的教室,老師能透過各學科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與成效。
老師開展的研究與學術研究不同。首先,學術研究員力求客觀性,保留他們的研究主題的脈絡。相反,老師與他們的研究對象是密切關係。學術設法設計和控制事件在研究之下,當老師觀察活動,當他們在班級上發生時,即他們的研究結果。最後傳統研究員是尋求普遍性的結果,但老師的研究結果僅適用於他們班的學生。
因為老師研究員採取根據的研究結果是屬於小規模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是正式或不拘形式,短或者長期的。但是根據,這些結果能運用在相同學生身上。
如何有效使用數據?
在任何組織,典型地擁有資訊將擁有一定的權力或是控制其他人。因此如何將運用資訊將數據良好運用與實施是重要課題。
數據可以用於判斷學生的表現和採取措施,或者可以被用於診斷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應該注重改善的概念。每個數據採集週期,其結果不應該被認為是一項活動,它應該被認為是訊息所取得對整個組織進展的目標,並協助所有成員組織,他們作出決定為當前和未來的行動。
選擇焦點特定區域是關鍵的。通過與其他職員的諮詢,正式地或非正式地,研究員是否需要選擇明確定義的套宗旨。應該設計數據收集週期和隨後處理這些需要。當改善努力的目標明確定義,老師、職員和社區將能瞭解和支持主動性。
學校能採怎麼樣的步驟改進對資料的用途?
多數研究員建議在使用數據的邏輯第一步將開始現有資料用得更好。已經收集對數據的系統的分析可能顯露以前改善的未看見的樣式和機會。更多創造力的數據來源需要努力收集和解釋他們。
外部資源可能支持努力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數據。 例如,西北地方教育實驗室利用各種有效的數據驅動學校改善。最近創新是他們「一天的數據」課程,利用顧問、職員和學生志願者,在早晨選擇焦點區域收集資料,然後收集完成後和當前研究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對於學生的實際幫助用途最大。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讀後感

在老師文中談到學者Senge的學說,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需具備五項修練,強調以系統性思考,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及共同願景等四項核心灌入其中,這套理論打破過去個人學習知識的模式,引進學校團體中更能提升學校人員成長機會,因為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快速有效率的學習將成為重要課題,尤其是學校是知識傳遞的重要場所,透過團隊學習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彼此瞭解共同任務與現實狀況,以產生集體的行動與力量,向一致的目標前進,若能善用此理論,定能提升學校效能。
文中還提到發展型管理,談到借用樹木做比喻,建立發展生命樹,就如同學校一般將會面臨到許多的危機,如何透過一股進化的力量,突破困境將是此理論給予我們的啟發,例如:組織的不能只尋求個人化發展,更需要與其它組織保持整合與合作,此觀念可特別運用在學校的策略聯盟中,增加資源的獲得,雖然此理論借用商業界的概念,但與教育學者杜威的教育理論頗為相近,杜威認為教育目的重視培養學生改造經驗能力,也就是培養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並且人為社會的生物,重視人與社會的互動,不就如同Lessem認為的發展型管理根正是人類發展史上生長和變化的兩項基本法則,找出了生長與進化的基本法則,進行「創發」、「轉變」、「加速」的生長歷程,由此可知兩理論彼此互相呼應與配合。
最後在國內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面臨到許多的考驗與競爭,但是學校若能善用團隊力量,發揮團隊精神,將能改變學校傳統組織,不過這些策略的執行需要一位具有管理與經營的校長帶領,學會善用不同的管理發展模式與學習組織運用,才能找出屬於自己學校的適當風格,成為獨一無二的優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