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Academic Curriculum ,College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網站介紹

一、教育學院的歷史
在俄克拉何馬大學的教育課程於1901年開始了,從1907年新居民湧入了俄克拉何馬州始對於教師需求大增,在1929年成立教育學院,並以 Ellsworth Collings為大學的服務的貢獻命名教育學院,提供四年的大學學位在基本的教學、學校視導和學校管理被提供了課程。在1931年,學院授予了第一個教育博士學位。學院在歷史發展上最有名的事件是: 在1950年,最高法院判例,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退休教育家,欲追求在白人學生的學院獲得碩士學位。雖然 McLaurin被承認了學院,但是必須據俄克拉何馬的要求分別地出席與白學生, 「相等但是隔離」的法律,後來他順利地上訴,結束學校種族分離。今天學院延續McLauri的精神明白地陳述在學院的使命:「促進促進民主生活,並且對於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相關活動是其根本教育的基礎」。
二、教育學院宗旨與成立目的
學院的成立目的在於吸引的對於教育熱忱的學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老師、學校顧問與管理員。為此教育學院不斷充實其設備與課程教學,於今年由俄克拉何馬學生協會得到尊敬與認可卓著的教室教學和管理的獎。此外亦有其他的成就,像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告排列中被認定為的「美國最好的教育畢業生學院的排列第40名」。學院未來提供專業教育家為教室做準備並且在不同的領域的事業的例如管理、建議、識字和學校維護的學位課程。
三、學院部門
可以分成以下三種:(一)教育領導和學術課程:教育領導和學術課程的部門的使命是老師和其他專家為在與教育相關的設置的領導角色做準備; 參與重要詢問通過專業地被認可的研究和獎學金; 並且提供領導給各行業。(二)教育領導和政策研究有在教育領導和政策研究的部門的之內三個畢業生節目區域: 成人和高等教育(EDAH); 教育管理、課程和監督(EACS); 並且教育研究(EDS)。每個課程有它分開的學習過程。 關於每個課程資訊可以得到通過點擊在左邊的鏈接或通過與助教聯繫。(三)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部門提供學位課程在大師的和在建議的博士水準,教育心理學和技術特殊教育。特殊教育課程也提供理學士學位和老師證明。 部門承諾給開發和傳播新知識通過博學活動,提供質量指示和專業培訓和追求研究和在學科的會合的訓練機會在部門之內的。
四、培養師資課程
(一)作為教育家的老師
專業老師必須瞭解和有效地應用適當當前教學和事前知識於他們教學的重點,包括人際關係與學習評估。他們不僅是教育專家,而且塑造社會行為和學習進程,刺激學生學習與處理學校責任和教室環境。
(二)作為雙向溝通的老師
對老師的角色的作為教育家重要是溝通能力。專業老師被視為當為學校和社區溝通橋樑。專家的老師學會很好溝通能力與反應語言的複雜;並聆聽所有報告人; 學生、同輩、專家及社區有效地寫和談話; 並且掌握通信各種工具從講話的語言的到文字處理。
(三)作為作決策者的老師
專業老師必須做出重要的教學與決定,當政策制定運行與它那些教育的評斷的結果的責任,教師被要求從內容、理論和實踐廣泛的知識獲得的成長; 並對學校和社區目標的理解;且能力創造、解釋和合理地申請各式各樣的評估的報告。
(四)作為學者的老師
專業老師通過這樣活動連續地追求教育學深度和廣度、並與同輩專業互作用,專業研究的活躍參與,保證他們的教學是動態、有想像力,能促進與學生的互動。
(五)作為研究員的老師
專業老師擁有不拘形式的研究的能力和被刺激連續地診斷教和學會表現,它們會尋求通合作過適當的臨床研究技術瞭解和教室管理問題,並且自然,分享這樣的成果。
(六)作為領導的老師
專業老師透過領導行為激發對於工作的熱情,再利用分享獎金與其他動作,強化其行為,達到增權賦能的效果。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之讀後心得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中,知識的膨脹速度倍增,產生的知識力量也是無遠弗屆,特別文中提到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面臨外在知識的變遷與校內師生的異質化,要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是校長都會遇到的難題。因此知識管理的運用將成為校長領導策略模式之一,進一步說明即知識管理就是將學校有形與無形知識運用科技,配合組織文化、結構等特性,讓組織內成員進行獲取、分享與運用知識,達到學校的永續經營與不斷創新。
在文中老師提出知識管理的評鑑指標依序為(一)初始效應;(二)混亂起源;(三)團體凝聚;(四)突發狀況;(五)營造特色;(六)學期結束等六方面的評鑑指標,這六個步驟包含校長面臨學校的可能發生狀況外,也提供校長進行知識管理的參考準則,此外知識管理除了在策略方面探討外,知識管理亦需要空間方面的營造與配合,謝佩璇(2002)從「硬體-軟體」、「虛擬-實體」及「政策-執行」三方面來討論,在硬體方面善用學校資訊科技設備的強化,加速知識流通,軟體方面善用學校網頁,進行人性化介面;在虛擬與實體上,可透過相關的資料庫建置或是資訊平台,進行相關的知識分享與傳播;最後在政策與執行上與知識管理評鑑指標(五)與(六)類似,最後透過學校知識空間的革新,可將學校組織內外部知識與智慧資本做有效管理,達到提升學校效能之目的。

參考資料:謝佩璇(2002)從知識管理論學校空間革新-以台北縣市國民中學為主。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環境(頁247-264),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從教學效能評鑑取向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之讀後心得

本文主要從教學效能的觀點出發來探討九年一貫新課程關係,其實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無論從教育哲學或是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對於教師的教學方法與任務皆提出許多的看法,但是教師唯一不變的任務即是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因此教學過程一直是教育專家們重視的議題,特別是如何提升教學效能,由於教學過程充滿許多複雜因素包含學生本身背景、課程的選定、教師的期待及教學技巧的運用,因此文中提出教學效能方面可分成五個方面分別為(一)有效教學必須有明確(二)有效教學必須是多樣性(三)有效教學必須是任務取向(四)有效教學必須是全心投入(五)有效教學必須是提高學習成功的比例,以及後續延伸的六項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一)教學自我效能信念(二)系統呈現教材內容(三).多元有效教學技術(四)有效運用教學時間(五)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六)營造良好班級氣氛作為評鑑教學的基礎面向,其目的在於讓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明確性與專業性。
隨著九年一貫的課程推動,其核心目標於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有所調整,特別是在多元化有效的教學技巧是筆者認為重要部分,由於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外在的資訊管道也多樣化,知識形態也不再拘泥於書本中,對於知識的學習方式應採多元並進模式,一位高效能教師能善用多種教學技巧,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達到九年一貫的核心目的,但筆者於師範院校師資培育過程中,發現較缺乏教學技巧多元性的統整訓練,這部份需要實務的教學經驗累積,否則不易達成,另一方面礙於目前的考試主義仍是主流,家長與社會仍認為教師只要教導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即可,此因素也會影響教師從事多元教學能力的意願。
最後校長對於教學效能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伴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學校的任務在教學,若能採取良好的輔導策略,像是組織教學輔導團、各領域教學研究會、新進教師的教學輔導等,皆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而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效。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課程領導網站介紹

一、課程領導期刊介紹:
課程領導網站是由澳大利亞人和紐西蘭的教育相關委員會組成,包括從所有澳大利亞教育部長的代表。課程領導在提供問題全面覆蓋關於學校教育領導的,雖然同樣瞄準為寬廣的國際眼光。閱讀群包括在教育當局的官員、教育家、專業協會職員、顧問、新聞工作者和研究員。提供嚮往對專業優秀的老師吸引知識的機會。
期刊的趨向與主要和中等教育相關。其議題包括課程政策、領導和管理、技術、教育學、教學工作與評鑑,也有職業教育與幼兒教育議題。期刊通常在星期五前出版。有每年40個議題,讀者能在每次出版前收到電子相關訊息。
二、期刊的內容
(1)文章部分包含許多相關的教育領導。
(2)摘要部分包含從各種各樣的教育期刊和出版會議行動和會議紙挑選的總結文章。摘要可 提 供連結幫助讀者連結全文。
(3)介紹相關的會議上或是線上的期刊。
定期介紹相關的書或教育報告。
提供最新的學校與社區新聞公告。
三、期刊網站也提供
(1)未來重要出刊的行事曆。
(2)提供各種的網站資源、數料庫和其它學校領導網站。
過往雜誌的檢索,從2003年和2004出版的過期雜誌的可以通過網站的搜索引擎尋找。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讀後心得

隨著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與實施,課程領導的概念不斷被討論,其實透過課程領導可以設定學校課程目標與計畫、協助管理與發展學校教育方案、並增進視察和輔導能力,觀察學生學習結果最後塑造課程發展文化等功能,在文中老師主要以學校本位課程領導的模式,以三所國小進行動研究建構出實際運作模式,第一步進行學校課程發展設計的SWOTS 分析,先了解學校課程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因素,此方式容易讓領導者與教師迅速了解學校課程的問題與未來發展,接著運用Gardner的八大智慧做為圍繞著核心理念的關鍵能力,並配合九年一貫的七大領域,進行課程的確認,此步驟也是整個學校本位課程的核心,如同老師反思中提到成功的學校,類似運用「洛斯勒吸子模式」的奇異吸子,剛開始先打好基礎,等到基礎達到某一點之後,就會在平面上不斷擴充,由於擴張到能量的某一點之後,因為盤旋力量穩固了,所以自然會找到向上提升的力量。

因此領導者應建構學校的願景圖像,在評估任何執行計畫時考量現有的師資、行政人員、設備、學生、家長等面向的支援,並且讓目標內化在所有人員中,不斷持續的凝聚與執行,當然可能遇到瓶頸與困境,可運用外界的協助如:教育機關、機構、社區等團體,協助學校達到更上一層的發展。

最後當整個學校系統習慣此模式的運作後,即可下一步的創新課程與創新教學活動的運作,由於創新的過程並不是立即就有好點子,需透過前幾個步驟的基礎,漸漸激發校內人員的新想法與新動力,因此整個模式將能達成學校本位課程的最終目標,也能讓各學校的特色突顯出來,讓教育現場呈現多樣的彩繪空間。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老師應該擔任研究員嗎?
傳統上,教育研究員是宣佈各種各樣的教育實踐的那個有效或無效。有效通常是從大規模研究得出的結果。 然而,就沒辦法做大規模的研究與調查工作。他們面對多變化的學生。因此將學術研究結果直接運用在各自教室可能會有問題。
不過藉由教師對於班級學生的研究可能可以改善此狀況,Susan(1996)如同對人類學家或人種學者完成的工作,他們能嚴密地觀察文化場面…和創造人民、地方、事件和對象的研究紀錄在它裡面,並且做個人互作用和反應。如同班級是個實驗室的教室,老師能透過各學科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與成效。
老師開展的研究與學術研究不同。首先,學術研究員力求客觀性,保留他們的研究主題的脈絡。相反,老師與他們的研究對象是密切關係。學術設法設計和控制事件在研究之下,當老師觀察活動,當他們在班級上發生時,即他們的研究結果。最後傳統研究員是尋求普遍性的結果,但老師的研究結果僅適用於他們班的學生。
因為老師研究員採取根據的研究結果是屬於小規模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是正式或不拘形式,短或者長期的。但是根據,這些結果能運用在相同學生身上。
如何有效使用數據?
在任何組織,典型地擁有資訊將擁有一定的權力或是控制其他人。因此如何將運用資訊將數據良好運用與實施是重要課題。
數據可以用於判斷學生的表現和採取措施,或者可以被用於診斷問題和解答問題。因此應該注重改善的概念。每個數據採集週期,其結果不應該被認為是一項活動,它應該被認為是訊息所取得對整個組織進展的目標,並協助所有成員組織,他們作出決定為當前和未來的行動。
選擇焦點特定區域是關鍵的。通過與其他職員的諮詢,正式地或非正式地,研究員是否需要選擇明確定義的套宗旨。應該設計數據收集週期和隨後處理這些需要。當改善努力的目標明確定義,老師、職員和社區將能瞭解和支持主動性。
學校能採怎麼樣的步驟改進對資料的用途?
多數研究員建議在使用數據的邏輯第一步將開始現有資料用得更好。已經收集對數據的系統的分析可能顯露以前改善的未看見的樣式和機會。更多創造力的數據來源需要努力收集和解釋他們。
外部資源可能支持努力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數據。 例如,西北地方教育實驗室利用各種有效的數據驅動學校改善。最近創新是他們「一天的數據」課程,利用顧問、職員和學生志願者,在早晨選擇焦點區域收集資料,然後收集完成後和當前研究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對於學生的實際幫助用途最大。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讀後感

在老師文中談到學者Senge的學說,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需具備五項修練,強調以系統性思考,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及共同願景等四項核心灌入其中,這套理論打破過去個人學習知識的模式,引進學校團體中更能提升學校人員成長機會,因為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快速有效率的學習將成為重要課題,尤其是學校是知識傳遞的重要場所,透過團隊學習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彼此瞭解共同任務與現實狀況,以產生集體的行動與力量,向一致的目標前進,若能善用此理論,定能提升學校效能。
文中還提到發展型管理,談到借用樹木做比喻,建立發展生命樹,就如同學校一般將會面臨到許多的危機,如何透過一股進化的力量,突破困境將是此理論給予我們的啟發,例如:組織的不能只尋求個人化發展,更需要與其它組織保持整合與合作,此觀念可特別運用在學校的策略聯盟中,增加資源的獲得,雖然此理論借用商業界的概念,但與教育學者杜威的教育理論頗為相近,杜威認為教育目的重視培養學生改造經驗能力,也就是培養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並且人為社會的生物,重視人與社會的互動,不就如同Lessem認為的發展型管理根正是人類發展史上生長和變化的兩項基本法則,找出了生長與進化的基本法則,進行「創發」、「轉變」、「加速」的生長歷程,由此可知兩理論彼此互相呼應與配合。
最後在國內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面臨到許多的考驗與競爭,但是學校若能善用團隊力量,發揮團隊精神,將能改變學校傳統組織,不過這些策略的執行需要一位具有管理與經營的校長帶領,學會善用不同的管理發展模式與學習組織運用,才能找出屬於自己學校的適當風格,成為獨一無二的優質學校。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BBC報導:Heads 'better leaders than MPs'

BBC報導:Heads 'better leaders than MPs'
這篇報導主要透過民眾調查,發現英國校長受尊敬的程度僅次於排在專家醫生之後,整體來說,公部門獲得43%的尊敬,比起去年還多4%,醫生的尊敬程度比去年還多,警察則是排第三名 。
專業人士,如領導和醫生們受尊敬的程度都比那些知名度人物-如體育教練,企業董事和政治家來得高。
一般熟知的重視領導技能的國會議員和體育經理者分別取得了只有10 %和15 %,這項指標中最差的則是內閣與衛生服務管理公務員,甚至只有3%只有10%,。
從這項指標可得知人民對於學校的信心增加與對領導在學校發揮一定的功效。
NCSL的Heather Du Quesnay指出該項調查反映了這樣的現象與校長專業證書有相關,顯然,民眾認識到校長領導工作的複雜與富有挑戰性,並同意這樣的影響,對我們兒童的學習經驗與成功學校是有幫助。

另外一篇報導 Head teacher exodus 'near crisis'
這篇報導主要探討全國校長協會(NAHT),發現在2003年在同一個期間有將近1,500校長空缺廣告,協會指出這樣問題與学校预算不足問題、高工作量和政府督察壓力有關,在NAHT的年會之前,David Hart說出重話,她說政府明明知道問題所在,卻不肯正視問題答案,從Teacher Pensions Agency-在2001-2003之間。。顯示採取提前退休的老師的數量增量270% -通過退休的年齡約55到59間 ,NAHT發現在今年358個小學在1月做廣告徵校長,在倫敦比例是42%。
hart先生說為了處理這樣的問題,付預算問題及師資短缺,變成很重要。不過Ofsted對的學校督察的壓力,造成地方政府的期的壓力。 NAHT還發現校長工作是「越來越高風險」。 在2003年處理的案件的數量從1月到3月今年是850件,在同一個期間增量50%
hart先生說:「真正的遠景,是長期資助和獎勵,才是解決的方法。」他也說平均超過10所學校比前年得到了較少金錢,當費用超出了許多的預算。此外有三分之一學校說他們未充分接受4%額外資助。但教育和技能的部門說調查是「有缺陷和對民眾是有誤導的」。
不過發教育部發言人說:到目前為止,地方教育局有85%的經費是給學校,沒有證據顯示學校沒接受的補助」。
在校長崗位上,她說-自1997年以來每年人口調查。有顯示校長和副主席空房率在被維護的學校是最低的他們是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從校長評鑑與校長甄選來看校長培訓之讀後感

從校長評鑑是以校長表現為對象,因此評鑑的指標涉及到許多的層面,在老師文中談到:計畫、組織、管理、教學視導及公共關係等五個向度,但從評鑑的本質上來看,希望能給予校長檢討與改進的機會,以提升校長專業素質,樹立專業形象,因此校長評鑑項目與校長工作內容應有密不可分之關係。特別是我國從民國88年修定《國民教育法》修定校長甄選辦法,使得我國校長甄選制度有重大的改革,雖然能更符合各校所需的校長人才外,但卻發生許多問題,像是各縣市遴選作業不一,缺乏完整的遴選制度的配置,導致目前校長遴選問題不少,因此都會影響校長培訓的發展,畢竟有良好的校長培訓制度才能使準校長對於未來校長遴選與評鑑上產生專業與信心,在此建議可採取中小學校長證照的推動,原因在於透過證照制度可獲得社會認同、提升自我肯定、建立專業目標及促進專業發展,不過證照只是在技能方面得到最低能力標準門檻,更重要的是培訓過程中需要情意層面的強化,透過良好的培訓環境營造,薰陶其教育愛的志向,以高標準與道德自我拘束下,才能讓由內而外散發出真正校長的特性。
最後校長的角色如同學校的燈塔,為每間學校指引重要發展方向,因此透過培訓-合格-遴選-擔任校長-評鑑-任期結束-遴選-評鑑,不斷重覆的過程以確保校長的能力,以提升學校教育辦學品質與績效,相信透過未來相關的研究,定能將每個步驟的缺失補足,修正至完善的培訓與評鑑制度。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California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網站介紹

California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網站介紹
如何成為有效率學校的相關介紹:這裡提供有關於學校效率的提供總共有七個指導原則,這些原則是根據調查與研究成功學校的案例歸納而來,以下將分別介紹之:
(一)清楚且聚焦的任務:在有效率的學校內,所有相關教職員對教育有共同的承諾與教育目標,其中子項包含所有教職員了解學校的主要任務、學生的學習是決策最優先的考量以及共同考量學生的分數評定。
(二)對成功的高期待:所有教職成員相信學生能達他們所設定的目標,學生也能知道他們是被期待而且有機會能答到成功的經驗。
(三)教學領導:校長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學領導,並與教師們對學生與行政人員有著高期待與熱情,校長與教師彼此合作共同監督學生學習發展。
(四)對學生學習不斷的關注:透過各種不同的評量工具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且評量過程中考量不同種族、性別及社經地位不同的學生學習狀況,確保他們的學習成效,並從測驗結果進行教學與學校方面改進。
(五)多給學生學習機會與教學目標在時間內完成:教師應減少教學上離題的時間,並且明確了解教學目標,並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這是需要老師能正確掌握教學進度。
(六)提供安全與舒適的環境:學校需要提供友善的校園環境與氣氛,使學生免於威脅,並對於行為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獎勵,教職員方面也需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有好的學習對象。
(七)與家長保持聯絡: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透過電話、聯絡本以及懇親會等活動,讓家長清楚了解學校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情形及提供家長如何在家輔導學生。
California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透過學校的行動夥伴將加州各地的學區進行學校的夥伴合作,提供學校所需要的幫助與問題解答。以Oxnard學區內共有15所小學以及3所中學有夥伴合作,提供相關教育資源的彼此協助

California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網站http://effectiveschools.education.ucsb.edu/correlates.html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NPQH)及運作模式評析之讀後感

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NPQH)及運作模式評析之讀後感
從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NPQH),可看出英國極力建立明確專業化的校長,能獲得此證書表示達到擔任校長的基本門檻,也顯示國家對於領導人才培育的重視,不過一個制定的頒定並非一日造成,從陳宏彰(2005) 指出NPQH起源於1997年的師資培訓局部(TTA)至1999年移至英國教育與就業部(DFEE)於2002年才移轉至國家領導學院負責,可知英國政府經過從過去教育部資助各大學培訓校長至國家領導學院專門負責,這段時間內都在不斷試驗與提出更好的培育政策,至2004年以法令強制規定擔任校長必須取得證書,顯示制度的完整性與緊密性。

此外從證書的取得過程中,領導學院重視評估每位學員的能力,要求學員要先對照國家校長標準的項目,知道自己在專業知識或人各特質等各項度的能力,這點值得國內參考,由於每位校長的背景與能力不同,傳統培訓知識課程能夠幫助的有限,但透過專家個別化的指導與晤談,更能切入學員的核心問題,培養學員自省能力。

在最後取得證書部份,領導學院中的鑑定中心將會安排一系列在學校情境可能發生的問題做為評估考量,因此可發現整套的證書取得過程,融入多元評量的概念,除了傳統紙筆測驗中的知識能力,還有檔案評量的資料整理(如:視導報告、個案討論)、以及真實評量的實際操作(如:情境學校問題測驗),透過不同面向的評量才能讓這張證書的價值提升,否則將淪落為一般能力的考試證明。

最後從(NPQH)整個制度的制度,給予國內許多的啟發,特別是證書制度對於校長職業專業性的提升有正向功能,因此未來國內推行證書制度時,需仔細考量證書的申請資格、取得步驟、評量方式、頒發證書、負責機構等面向,建議由中央教育部統籌規劃,並立法通過相關規定,才能使其證書的專業與權威性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資料:陳宏章(2005)。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在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Training for Practicing & Aspiring Principals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之介紹

Training for Practicing & Aspiring Principals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PTC網站介紹
成立於1989年的國際學校領導培訓中心,已經有超過2500位國際教育家參加了PTC訓練計畫課程,主要以基本的相關校長領導課程訓練,並提供不同週期的課程,並結訓完後發證書,也有提供進階的領導課程,以及相關的研討專題與會議,與後續的諮詢與服務。

在課程方面,以培養實用訓練與領導能力為主的領導國際學校,每種課程需七天並包含下午的網絡會議,並且學員會與不同國家的學員一起合作學習,在進行課程前完成預先讀的材料,並在下午進行專業問題的討論,參加學員必須在課程內完全參與,不可缺席,不過欲參與的教育人員可以先成為會員,在相關的課程研習方面有費用上的折扣外,更可以獲得教育資訊方面的協助。
在證書方面有兩種,第一種是較基礎的國際領導證書,其中基礎課程包含如何創造與執行有效能的學校課程、教育視導、課程與資源發展及領導與群體動力課程;另一種為進階證書的課程為評估學生成就、法律與政策課程、學校財務課程及理論到實踐的進階課程。

從PTC機構中我們可以了解透過證書的制度,可增加校長的專業性,並且透過國際化的學校分部聯盟,更可以開拓校長的視野,也可作為國內校長培訓制度的借鏡。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之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讀後心得

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之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讀後心得

自2002年成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CSL),顯示英國對於校長培訓與進修的重視,文中老師指出此機構有四個關鍵工作分別是:1.NCSL是英國卓越教育的提供者和促進者;2. NCSL是英國學校的主要資源;3. NCSL是英國教育革新的催化劑;4.NCSL是英國國內和國際間討論領導主題的焦點話題。可看出NCSL不只以成為國內校長專業機構自居,更希望能成為世界一流的校長培訓與進修機構。


在培訓校長專業能力上除了文中提到各種專業課程規劃外,值得提的是注重國家教育政策的課程,由於屬於國家層級,因此易將教育部推行的政策直接教導給校長,使得校長掌握統一的參照標準或是辦法執行,反觀我國尚未有統一的校長培訓單位,容易造成多頭馬車的情況或是對政策的誤解;另外NCSL的課程注重團隊學習,從分工合作的團隊學習中,校長不僅能學會夥伴關係的重要與工作效率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將這份能力帶回學校,透過充分授權與建立工作團隊,提升學校的效能。


最後從NCSL的成立,可看出校長的專業能力與學校經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回顧我國教育十年改革的政策方案,大多集中在課程、考試制度、師資培育等議題,較少關注於校長專業能力的培養與進修,但校長的領導作為是扮演教育改革的重要關鍵者,特別是中小學階段的校長,更是教育改革第一線的執行者,因此透過英國對於NCSL的投注經費與重視,讓我們對於校長專業能力進修制度有良好的範本參考,也冀望未來教育主管單位能更重視校長專業能力的進修機構成立。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Education Schools struggle to find headteachers 的讀後感

本文主要是從BBC記者的調查中,發現英國的中小學很難找到合適的校長人選,特別是領導學院院長在宣佈事項前,有一項報導指出在England and Wales仍有五分之一的學校沒辦法找到適當的候選人。
主要期待能透過此提高校長的標準,但是實施層面的問題是與情況不同。全國校長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表示這是警告政府需要投入在中小學的校長的培訓。 NAHT的祕書David Hart表示,政府應該重視是校長薪水不但是不吸引人外,大部份的校長認為工作是難管理的,觀察發現有一個特殊問題在倫敦,就是40%的學校還需不斷做宣傳接受所有適當的申請書。
許多學校有困難在草擬候選人名單,特別是國小比國中嚴重,只有30%學校設法找到超過五名適當的候選人(平均挑選的候選人名單少於三位)。
只有在倫敦情況比較好一點,有15%學校候選人名單與超過五名候選人,此現象的原因在於校長一職工作量大,工時又高,導致許多校長人才招募困難,但是政府方面卻是對於校長的實際上幫助有限,因此造成校長人才的缺乏。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之應用~讀後心得

從文中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法(PBL)與反思學習法(RL)來建構校長專業發展的學習系統,前者方式在於藉著處理問題與反思的過程,讓校長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及自我學習的解決問題能力,不過在實施的過程要注意一些問題,應注意問題的設計,並考量能引發小組互動的主題,至於後者反思學習就認知行動及其後果的關係分為覺知、比較分析、與評價三個認知歷程,本文主要結合此兩理論運用於校長專業發展上,可形成七部份分別為:1.問題本位;2.目標導向;3.知識管理;4.校長領導;5.反省思考;6.創新經營;7.創意學校。
學生認為這七個部份對於校長的培訓專業能力發展有很深的影響,從問題本位,可以更實際模擬學校現場發生狀況,強化校長的處理問題能力;在目標管理上能夠凝聚學校的願景目標,提升校內士氣;在知識管理上,能夠取代人力資源轉換的時間;在專業領導上使校長能的領導能力信服於行政團隊;在反省思考上有助於校長檢視目前的狀況,不過最後兩項在創新經營與創意學校面向上需要前面五項的基礎,才能讓學校本身的特性與優勢展現出來,特別是台灣近年來面臨少子化的衝擊,造成學校的競爭白熱化,校長若能透過以上的步驟,強化領導與執行能力,打造一所優質學校的目標將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閱讀文章:陳木金(2007),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之應用,刊載於2007.05.27.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校長的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p.237- 252)。

文章來源:http://www3.nccu.edu.tw/~mujinc/9.htm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Prospects in Principal Preparation 摘要與讀後感

本文主要探討由於各種教育改革的影響下,校長在願景規劃前需要準備的能力,使未來校長能夠在擔任校長的職務中有更好的領導能力,因此在第一段部份談到傳統校長培育普遍缺乏的良好的課程,由於傳統培訓課程雖然包含理論與實務兩種,但是由於在計畫方面花的時間較為不足,以及缺乏實務經驗下,要能培養成為有能力的校長是有困難,特別是一些大學教育相關的培育課程,因此Murphy 認為需要有大幅度的課程改變。

在第二部份談到隨著學校權力下方的觀念越來越普及,對於對校長在做相關決定的影響,不再如同過往一人的決策模式,團體內的成員也能參與決策的意見,引此身為校長更應該如何運用小組討論或是解決問題策略來使學校本位管理效能增加,因此培訓校長前的相關課程須給予他們實習的機會,以增加領導技巧。

第三部份談到有關於透過問題式訓練(PBL),使得在發展教育行政技巧、問題解決策略上與獲得知識的基礎能夠增加,雖然PBL的應用對學校行政管理人員訓練的仍然在初期,但是也能運用於學校學習成就上面,改善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成效。

第四部份談到成為有抱負的校長需要有策略性的思考,並且了解社會系統中是相互影響有關係,學會運用相關的資源與合作模式,才能達成目的。
第五部份談到如何與其它相關的人合作呢?根據文中Nassp(1992)的報告,提到說學校的環境中有許多利害關係人,身為領導者應該將各個體的瞭解,之後才能進行協調與合作,共同為學校努力。因為很多的變革基礎都建立在各團體間的互信合作上,因此合作關係的維持在校長領導中是重要的因素。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了解校長在準備願景前需要許多的思考面向,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教育改的腳步,教育的參與權也被放寬,身為學校領導者應該注意如何在各方的意見中,統整出符合學校的願景,是需要不少能力的訓練,因此相關的校長培訓中心或是部門機關,更應規劃相關課程,培養校長就職前的能力,才能讓領導與願景的思維合而為一。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讀後心得

相信大部份人都聽過,西方諺語:「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As is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可見校長的角色對於學校有關鍵的影響,但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教育改革的影響,校長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行政管理人員,而是兼負學校教育品質與效能的領導人,特別如同老師文章中提到的在英國有所謂的燈塔學校、美國有藍帶學校的選拔,其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學校的辦學績效,正如台北市近年開始的優質學校計畫,也是希望透過在各指標表現良好的學校作為其它學校的楷模。
因此為達此上述之目標,校長的管理與領導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在文章中老師提出校長行政管理作為的五個內涵指標分別為:計畫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視導及公共關係,其中學生認為這些指標不但是校長培訓前的基礎能力外,更是成為經營學校的重要因素,當然學校本身屬於一種開放式的系統環境,每種學校的外在與內在情況不同,身為領導者的校長更應運用細膩的觀察力採取適當的策略,發揮其優勢,營造師生快樂、溫馨的學習環境,爭取家長、社區或教育相關單位的認同。

閱讀文章: 陳木金、邱馨儀(2007)。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載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學會主辦「學校行政論壇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231-245頁)

文章位置:http://www3.nccu.edu.tw/~mujinc/conference/4-29.doc